1、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由于伪造、变造、转让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三种行为特征不同,从事犯罪活动的主体也会有所差异。一般而言,伪造、变造经营许可证的行为是个人所为,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单位也可能实施伪造、变造的行为。而转让经营许可证的犯罪,则一般都是该许可证的持有者,即单位行为。在实践中也会有个别未经单位同意或者是窃取许可证进行转让的行为发生。
2、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一般具有营利或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自用,有的是为了出卖,有的是为了帮助他人实现不法之意图,但无论其动机如何,都不会影响本罪的成立。但如果行为人是为了非法设立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非法的诸如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则又牵连其他犯罪,如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对此,根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应择一重罪而处罚。然而,对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罚,两者都与本罪完全相同,这样,就存在着无法确定的问题。事实上,此时只要考虑到行为人伪造、变造、转让的目的是为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工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活动,而伪造、变造等行为本身不过是实现其目的的一种牵连手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定罪,依照其目的行为的性质分别定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显然更为适宜,更符合法理。
不管是公民或者是单位,只要其并不是具有制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的资格,就不得实施制造行为,否则此类制造行为被发现,相关行为人就有可能会由于犯了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而被量刑。
一、扰乱金融秩序罪的种类有哪些
扰乱金融秩序罪种类有:1、破坏货币流通秩序,如 伪造货币罪、变造货币罪等;2、破坏国家金融票证和存贷款管理秩序,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等;3、破坏股票、债券等管理秩序,如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4、破坏金融机构管理秩序,如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等;5、破坏外汇管理秩序,如逃汇罪等。前述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影响了我国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
全文89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