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有就是农产品流通成本高、信息不灵和产销衔接不畅。针对这些问题,为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组织化程度,我们主要围绕冷链建设、加工配送、产销对接和信息引导等方面开展工作[1]。
第一,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商务部已经把冷链系统作为今年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我向大家介绍一组数据。在发达国家,食品和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率达到80%-90%,中国只有10%左右,差距相当大。中国的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在25%左右,在美国只有2%到3%,发达国家只有5%左右。我们每年农产品的损耗至少700亿元人民币,还有人测算是1000亿。我国有7亿多农民,相当于每个农民100元钱。如果把损耗降低下来,农民人均就能增收100元。所以,商务部把冷藏、冷冻、冷链运输这方面作为今年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
第二,加强产销衔接。发达国家把这个叫订单农业,就是我吃什么,你卖什么,我卖什么,他就产什么,没有产不出来的,只有卖不出去的。目前,美国订单比例占80%左右,马来西亚也达60%。这些超市和市场与农业合作社签订一个合同,明确水果和蔬菜的品种和价格,稳定供销关系。我国在这方面比例还是很低,通过订单合同销售的农产品还不足15%。所以,今年我们想在产销衔接上、订单农业上、农超对接上加大力度,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超市与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去年我们搞了一些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物美、家家悦、家乐福和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反映,实施农超对接后,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约15%,超市的售价下降15%,既促进了农民增收,也有利于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受益。国家当然要鼓励。
第三,提高组织化程度。我国农产品流通还是千家万户、千军万马地分散进行,而国外是靠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中国也有合作社,但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一些地方搞了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吸收进来,加工后再配送到商场、超市,这些对于解决产销衔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支持批发市场建立可追溯系统,配备电子交易卡,就可以跟踪产品从哪儿来,批发到哪儿去了,将品种、价格等信息存入档案。如果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所以,通过支持冷链运输、产销衔接、组织化程度,质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面,将有利于搞活农产品流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