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商品罪立案标准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涉嫌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或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将予以立案追诉。第二种情况是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对于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假冒伪劣商品具有不真实性因素和社会危害性。
假冒伪劣商品罪立案标准包括以下情况:若涉嫌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或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将予以立案追诉。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假冒伪劣商品的特征是具有不真实性因素和社会危害性。
假 冒 伪 劣 商 品 的 特 征 是 什 么 ?
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中,以虚假、伪造、篡改、仿冒等手段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的商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虚假性: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往往会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或者夸大商品的作用,以此来误导消费者。
2. 伪造性: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可能会使用伪造的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商标、标识等文件,或者对商品进行伪造、篡改等处理,使其看起来更加真实、优质。
3. 篡改性: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可能会在商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中对商品进行篡改,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4. 仿冒性: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可能会通过仿冒其他知名品牌或者注册商标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针对假冒伪劣商品,我国《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商标注册权等。同时,对于受害者,可以依法进行赔偿。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也加强了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加大了监管力度,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假冒伪劣商品具有虚假性、伪造性、篡改性和仿冒性等特征,其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时,将受到立案追诉。针对假冒伪劣商品,我国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行为,并依法进行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