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规定违建被强拆有补偿吗?
1、违建被强拆没有补偿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2、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注意事项
(1)先行告诫说服。
在强制拆除之前,仍应由拆迁人、拆迁主管部门、基层组织和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对被拆迁户进行说服,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尽可能促使被拆迁人户权衡得失,转变思想,主动让房拆除。对确实无法说通的,再实施强制拆除。
(2)全面保全证据。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的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强制拆除房屋前,应请公证人员到场,对被拆迁户的房屋、家具等财产状况予以录像、照相、做好记录、登记在册,并且由有关人员签名确认,以防产生争议时备查。
(3)妥善保管财物。
拆房时,须通知被拆迁户家庭成员及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被拆迁人所在的单位负责人到场,将被拆迁户的财产逐一清点登记,并由上述人员和强制拆迁工作人员签名后,交给被拆迁人。被拆迁人不肯接收的,可集中统一保管或提存,不能损坏,更不能丢失。
(4)保障人身安全。
注意被拆迁户的思想动态,随时劝解。对确有阻碍强制拆房、行为过激、情节严重的被拆迁户或其他人员,可依法由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确保各方人身安全。
(5)事后跟踪。
实施强制拆迁后,房屋虽拆除了,但并不等于矛盾解决了,还往往会在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有争议的情况下,又形成拆迁人与拆迁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之间的争议,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继续跟踪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二、农村哪类房屋属于违建?
农村地区的违建房屋包括占用耕地建的房屋、未申请宅基地直接建的房屋等。
1、占用耕地建房
目前国家正大力倡导保护农村耕地资源,并明确提出严守农村耕地红线,没有合法申请且占用耕地建房是属于违法行为。因此占用耕地所建的房屋,大部分都是属于违建,一经查处,很有可能会被强制拆除,且没有补偿。
2、未申请宅基地直接建房
从前由于管理等原因,农村建房比较随意,既没有办理手续,也没有向上级部门申请审批,但现在建房管理制度制定后,村民建房必须向上级部门提交申请,获得上级部门同意后,拿到规划许可和建房许可,村民才可以在申请的土地上盖房,如果是未经批准私自建设的房屋,都会被认定为违建房。
3、超占、多占面积建房
农村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同时要求村民在建房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审批下来的宅基地面积来建房,不得出现超占、多占宅基地面积建房等行为。超占、多占面积建房属于非法占用土地,一旦村民超占、多占宅基地建房,其超占、多占的部分则属于违建,会被拆除且不予补偿。
4、非农村户口修建的房屋
依照政策要求,目前只有农村户口的居民才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城市户口是不允许在农村建房的。因此,非农村户口的居民在农村建房也属于违规,相关部门有权利对违规建筑采取相应的措施。
5、征地抢建
现在许多农村地区已经被纳入到征收范围内,一旦征地拆迁范围划定公示后,任何人不得在此范围内修建房屋。有部分村民想要获得更多的征收补偿,在自家宅基地上抢建房屋,这类房屋会被认定为违建,遇到征收的时候也没有补偿。
三、强拆违法建筑需要多长时间?
1、强拆违法建筑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流程需要多少时间,我国法律是没有具体规定的,而强制拆除的流程一般是作出限期拆除决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拆除。
2、强制拆除违法建设的程序
司法强制拆迁由城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向法院申请,经审查后,由法院按民事诉讼程序实施强制拆迁。
(1)拆迁管理部门应依法律规定向法院提出书面的执行申请,同时,交付执行根据,即行政裁决书及有关材料。
(2)法院收到强制执行申请等材料后,要从申请程序、事实和法律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查。对执行申请合法、材料齐备的,立案并及时执行。
(3)对立案执行的,法院要向被拆迁人或被拆迁房屋承租人发出通知书,指定履行期限,如仍不履行则将强制拆迁。
(4)法院应将执行结果书面通知申请执行的拆迁管理部门。
强制拆迁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被拆迁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搬迁义务的而责成有关部门强制被拆迁人履行搬迁义务,将被拆迁人所有的房屋及附属物予以拆除的行政强制行为。行政强制拆迁是一种强制被拆迁人履行拆迁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章 补 偿 第十七条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n(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n(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n(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n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