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执行人2年后会解除失信信息吗
被执行人2年后是否解除失信信息,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如果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如果被执行人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执行人确认履行完毕、或者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人民法院也应当将其有关信息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
然而,如果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其失信信息不会自动撤销。即使超过了2年的期限,只要案件还在执行过程中,且被执行人未履行完义务,其失信信息就可能会继续保留。因此,失信被执行人应该尽快履行义务,以便早日从失信名单中删除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一)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二)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三)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五)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
(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
(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有纳入期限的,不适用前款规定。纳入期限届满后三个工作日内,人民法院应当删除失信信息。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六个月内,申请执行人申请将该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被执行人两年后是不是不用还钱了
被执行人两年后并不是不用还钱了。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债务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失。即使债务已经存在了两年或更长时间,被执行人仍然需要履行其还款义务。
首先,债权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执行人履行还款义务。一般来说,民事诉讼的时效期为三年,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债权人在这个时效期内提起诉讼,并且法院作出了判决,被执行人就需要按照判决履行还款义务。
其次,如果被执行人未能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强制被执行人履行还款义务,例如查封、扣押、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即使债务已经存在了两年或更长时间,这些措施仍然可以被执行。
此外,被执行人未履行还款义务的记录会被记录在信用记录中,对其信用评级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这可能会影响被执行人日后的贷款申请、信用卡申请、租赁等金融活动。
因此,被执行人两年后并不是不用还钱了。被执行人仍然需要履行其还款义务,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强制执行等后果。同时,被执行人的信用记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议被执行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快履行还款义务,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信用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