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肇逃逸案件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呢?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
交通肇事逃逸应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以下情形可以被认定为是肇事逃逸: (一)常见的逃逸行为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除了上述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事故后逃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检查行为人是否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不仅要看行为人的供述,还要从事故当时的时间、地点、路况、行为人的知识和经验等方面客观判断自己是否知道,从而确定是否构成逃逸。二是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包括逃避刑事法律追究、逃避民事法律追究和行政法律追究。三是考察行为人是否客观地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只有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才能在事故处理机关首次处理前的一段时间内,在本规定中建立逃逸。
1、逃逸是指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事故现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7人已浏览
424人已浏览
195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