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行政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一审、二审、再审和执行。这里重点介绍一审程序:1。原告起诉,法院立案;2、审理前准备:第一步:将起诉状复印件送...
在起诉阶段,原告应写起诉书,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时,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必须登记起草。当场无法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受起诉书,发行明确记载收到日期的书面证明书,在7天内决定是否立案。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做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注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上诉。立案后的程序包括:(1)起诉、(2)受理、(3)审理(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审查和判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1条,提起诉讼应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的市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受理人民法院的管辖。如果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当事人想提起行政诉讼的,需要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需要提交起诉状、起诉状复印件、当事人身份证明、当事人依法收集的证据。
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房地产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20年以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5年以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