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法定),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一天)和中秋节(放假一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针对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主要包括哪些,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国家法定节假日包括: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于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共计11天,包括新年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1天、中秋节放假Ⅰ天,国庆节放假3天。全国法定节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